趨勢解讀:5年后的零售是什么樣子?
2018-06-10 16:49 6575次閱讀
2016年我們看到主流電商平臺雖然仍在蠶食線下零售份額,但增速已經開始放緩。另一方面大部分傳統零售企業都已經有了比較成型的變革方案。那么中國未來的零售會是什么樣子?零售是最貼近消費民生的商業形態,要了解零售發展的方向,從消費者切入可能是一個不錯的視角。
一、未來中國消費的幾個趨勢
1、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續增長,消費者的消費欲望持續上漲
根據國家統計局2016年初公布數據,2015年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6元,比上年名義增長8.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4%。超過同期6.9%的GDP增速。隨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快速增長,雖然宏觀經濟增速放緩,中國消費者的信心在過去幾年保持了令人吃驚的強大韌性。這意味著商家與客戶之間的關系需要高度緊密,時刻與客戶互動,讓不同的消費群轉化為客戶,讓客戶轉化為高級vip。
2、消費升級:由大眾產品向高端產品升級
持續不減的消費者信心支撐著強烈的消費意愿,消費升級勢頭強勁。一方面,高端產品的品類增速大大快于大眾產品,如下圖所示,消費者開始大量升級自己的消費,尤其是在化妝品、酒類、牛奶等品類。
另一方面,在一些大眾消費品品類(如食品和日用品),品類的增長開始完全由價格提升拉動,而非消費量的增長。這一點在下圖的數據中清楚的體現出來。
3、消費結構變化:服務業占支出比重持續增加
在2016年3月份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指出2015年我國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服務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上升到50.5%。這說明居民消費正在從產品向服務快速轉移,國內服務業占比仍然有巨大的上升空間,這種結構變化仍然會持續相當長的時間。
在軟件市場,數云特別加強了服務化的理念。數云針對服務制定了:標準產品服務、crm培訓服務(www.shuyun.com)、crm資訊服務。讓用戶既能掌握CRM,又能熟練掌握系統基本功能,同時所學內容立即得以落地實施。
不定期的案例分享和課程培訓,根據每個時段的重點分享課程。結合數據挖掘和分析進行深入的客戶洞察,在此基礎上,制定品牌CRM戰略,并落實到具體的實施策略和執行流程,達到品牌定位,目標客戶群體特征分析,不同細分群體的營銷和服務策略。
二、思考中國零售問題的另一個關鍵維度
零售是一個和物理距離、居民收入和生活方式相關度很高的行業,而中國恰恰是一個幅員極其遼闊,居民貧富差距巨大的國家。一般性的,被平均化的數據,只能幫助我們看到一些方向,卻無法解釋不同區域零售的變化路徑和未來格局。
比如上海的城市化率高達89%,而貴州只有不到34%。物理距離、居民收入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差異必然也會對零售的形態有不一樣的需求。
三、現代化的城市和零售
過去的3年是電商唱主角的3年。特別是在一線到三線城市,在電商快速增長的背景下,傳統零售普遍遇到了客流下降的問題。
下圖是各業態樣本店鋪2013到2014年兩年平均銷售增幅的對比。
隨著零售整個行業增速放緩,兩極分化現象初顯。購物中心和便利店顯現出較為強勁的增幅。而對應的專業店、傳統中小超市、百貨等業態增速停滯。在這樣的背景下,有以下幾個趨勢不容忽視。
1、跨渠道的融合
過去的3年,常常提及的是線上和線下,電商和傳統零售,而接下來的5年,一個明顯的趨勢是線上和線下的邊界開始模糊。電商可以開實體店,傳統零售商也在不斷走向線上。競爭不再來源于線上和線下的模式,而開始回歸零售的本質:誰能更高效的服務消費者。
意識到數字化對于消費者的重要影響,那么不難預測:到現在尚未將跨渠道整合提上日程的零售商,實際上已經錯過了很多重要的消費者溝通渠道。以快消品為例,貝恩和Kantar合作的一份報告顯示,全渠道零售商正在崛起。
跨渠道融合,可能是更高效服務消費者的最優解。數云的宗旨便是實現以客戶為中心的數據化、互聯網化的全渠道新營銷。以先進的客戶關系管理理念與零售企業營銷需求的完美結合,實現客戶全渠道數據營銷。
2、極致體驗
1)極致的便捷:中國便利店進入快速發展期
一直以來上海都是中國便利店最發達的城市,在上海外環以內的絕大部分地區,方圓1公里內一定會有一家便利店。便利店業態受到電商的沖擊較小,目前面臨的三大挑戰是商品創新、特許加盟模式和進駐新地區。
2)價格和運營效率極致
在新零售的背景下,傳統大型商超積極嘗試多業態模式,拓展下線城市市場,精耕區域市場,進一步提高運營效率。未來的5年,機會和挑戰并存。
即便在2014年最有挑戰的時期,像永輝、華潤和物美等零售商仍然保持了相當的門店數量擴張。
而這種擴張,往往來源于區域性的精耕細作,提高運營效率,如專注于發展在某一城市/省份的規模。例如,永輝在其第二大市場重慶的市場份額是最大競爭對手的2.5倍,物美在其最大市場北京的市場份額是最大競爭對手家樂福的1.6倍。除了大型傳統賣場外,在宏觀經濟不景氣的大背景下,由于消費者對性價比的重視和零售商的庫存處理需求,使得折扣百貨、折扣超市店這種生態依然有一定的成長空間。
3、個性化
消費者購買力的提升,和生活品質的提高進一步加強了消費者的自我表達訴求。時尚和個性正在變得越來越流行。因此,以差異化、個性化、小眾品牌占主導的買手店模式正迅速增長。
4、專業化
近年來,不少高檔有機食品店、藥店、母嬰店等社區連鎖門店業績增長快速。不管是實體零售還是電商平臺,都看到深耕某一行業或品類的獨立專業店的崛起。除此之外,在實體零售專業化的趨勢下,由“大而全”到“小而美”的變革也在悄然發生。
總結來看,5年后城市里的零售商可能會有不同,但大部分業態都在今天已經嶄露頭角。如果把零售的需求層次化分為:商家與客戶關系管理→ 商品管理→ 專業化、個性化和渠道方式。三個大的層次的話,相信未來的5年,在零售商行業中發生的是第二層次的極致化體驗和第三層次的蓬勃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