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所有創業者都受益的一句話
2018-09-27 09:03 贏家偉業 16534次閱讀
早上,上班的時候順便從樓下外帶了一杯咖啡??旌韧甑臅r候發現瓶身上寫這么一句話,頓時感悟很多。 對于每個創業者來說,看似所處的行業和研究的領域不同,但實際上都是在同一個起跑線。在創業的道路上,會有快、有慢,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關鍵是誰能堅持自己的想法,不忘初心。 此時,我又想到前兩天的另一篇文章,一個人默默無聞一輩子只做一件事,最后在臨終前的10小時感動了全中國。 2012年5月31日20時15分 ,他離開了! 他是誰? 林俊德生于1938年出生于福建省一個偏僻的小山村。家中一貧如洗,小學剛上完就輟學了。新中國成立后,在政府的幫助上,上完了初中和高中。1955年,17歲的林俊德考上了浙江大學的機械系。外出求學的5年時間,他沒有回過家,費用全靠政府發放的助學金。從那時起,年輕的林俊德就默默下決心,報效祖國! 大學畢業后的林俊德被分到國防科工委下屬某研究所,報道第二天,所領導向林俊德交底,之所以讓他來就是讓他去西北正在建設的核試驗場工作。當知道自己從事的事業后,他心里激動不已,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這偉大事業。 剛剛走出大學校門的林俊德,從未見過沖擊波機測儀器長什么樣!當時,既沒有實驗設備,更沒有技術資料,他們就根據當時美國、蘇聯少數解密核試驗資料和公開刊物的常規武器試驗測量文章,埋頭研究! 隨著1964年10月16日15時羅布泊一聲巨響,蘑菇云騰空而起。 所有人都在歡呼之時,卻有幾個穿著防護服的科技人員,向蘑菇云深處收集此次爆炸數據。這其中就有林俊德。 當現場總指揮張愛萍向周總理報告核爆成功的喜訊時,總理謹慎的一句讓所有人都沉默了:“怎么證明是核爆?” 就在這時,核武器試驗研究所所長程開甲正是帶著26歲林俊德報告,已經拿到了沖擊波的數據:“本次爆炸當量為2萬噸?!?/span> 要知道美國、英國、蘇聯第一次核爆都是只拿極少的數據,而中國的福建孩子林俊德則用自行車輪胎和鬧鐘,自制了高科技裝備,獲得許多發達國家都無法獲得核心數據。 此次事件過去后,林俊德深刻意識到:國防尖端技術、必須靠自主創新。 1966年,林俊德自己研制的高空壓力自記儀測試系統,為我國首次氫彈試驗飛機投彈安全論證提供了科學依據。 吃著玉米面和榆樹葉合蒸的窩頭; 喝著孔雀河里那令人肚子發脹的水; 睡著冬天寒冷夏天苦熱的地窨子; 用壘土臺當桌子; 即使文革中受到不公正待遇; 林俊德和他的團隊 也從沒有中斷科研…… 1996年7月30日,中國開始暫停核試驗。 32年來,45次驚天動地的核試驗,讓新中國的脊梁真正挺直了,更讓中國14億人民硬邦邦地站在世界人民的面前! “他就像激光一樣,方向性強, 能量集中,單色性好?!?/span> “他能52年堅守崗位, 取得那么多重大科研成就, 是因為他把全部的精力和時間用在工作上?!?/span> ——這是林俊德的同事對他的評價! 林俊德女兒說: 很多人說我父親一輩子沒享過福, 但我知道父親不是這樣的。 他對幸福的理解不一樣, 他說過他這一輩子真的很愉快。 軍齡52年,他這一代人, 一輩子自主的人生選擇不多, 做核試驗也不是個人的選擇。 但在戈壁大漠像胡楊樹一樣, 扎根半世紀,是他自己的抉擇。 羅布泊邊緣的馬蘭, 是他最惦念的地方, 在那里,他和所有人一樣, 干著驚天動地的事, 也做著隱姓埋名的人。 2012年,林俊德院士當選感動中國十大人物! 他用自己率直的品格和堅定的信仰化作,一束至純至強之光,為后人前進的道路指引著方向…… 2018年9月20日經中央軍委批準林俊德為全軍掛象英模 (全軍英模掛象有張思德、董存瑞、黃繼光、邱少云、雷鋒、蘇寧、李向群、楊業功、張超、林俊德) 若沒有一種堅韌不拔的定力, 若沒有一種鍥而不舍的追求, 若沒有一種甘于寂寞的情懷, 若沒有一種為國奉獻的信念, 怎能在艱難困苦之中,成就這樣的偉業? 林院士的感人事跡,正是告訴我們每個創業者,自主創新是國之強盛的法寶,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大起大落,但是堅持到最后終究會看到彩虹。